夏天温度太高,最离不开的就是空调了!但是有很多朋友在夏天开空调的时候,都会把除湿模式当做制冷模式来使用,但是有的朋友却认为,打开除湿模式的时候,室内的温度不但降低了,反而还能节省很多的电费。
空调的除湿和制冷有什么区别?
空调的除湿模式和制冷模式,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室内空气降低,以达到把室内的水蒸气,让它冷凝成水滴排到室外,是需要和制冷模式同样的一套运行原理,液态的冷媒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,空调的室内机汽化成气体来达到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,从而使整个房间的温度下降。
但是,在温度下降的过程中,空气中的水分子、水蒸气,在遇冷以后,它会发生凝结的状态,也就是为什么大家看到空调在制冷的时候,室外机不断地有水流出,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分子经过冷凝以后,然后排到了室外。
所以空调在制冷的同时,室内的相对湿度、室内的水分,它是往外面排出的,也就是湿度,也是相应的下降。而除湿模式下,同样的道理,在湿度降低的同时,需要空气遇冷凝结,从而把室内的湿度降低,这就是除湿模式和制冷模式相同的作用,在降低温度的同时湿度也是相对降低了,在降低湿度的同时温度也是相对降低了。
除湿模式和制冷模式从运行原理上有共同点,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是在出厂设置上,也就是在出厂模式上,虽然说空调在制冷和除湿的状态下,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,但是它们的工作过程是不一样的,也就是它们最大的区别!
制冷模式,主要就是为了能降低到所设定的这么一个温度,是以制冷为目的。除湿模式,它是以降低室内的湿度为目的,也就是空调虽然工作原理一样,但是他们工作的过程是不一样的,主要就是空调的制冷模式,它是根据房间的大小,还有就是房间室内的温度,来决定空调它到底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功率,通常都是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大功率的运行,也就是满负荷的运转,以让空气来达到室内所设置的温度。
当室内温度达到所设定温度的时候,如果要是变频空调的话,它都会以小功率会慢慢地来运行,不断地吹出凉风。如果要是定频空调的话,它达到所设置的温度以后,它就会选择停机待机。等温度回升以后,它就会选择再次启动。
在除湿模式下,为了让空气中的湿度下降,所以就必须要减少空气的流速,来增大空气和蒸发器的接触面积,从而使空气中的水分能更快地更多地凝结成水滴。所以它一般都是小功率慢慢地运转。

并且空调内机的风扇的转速也相应地降低了很多。也就是为什么有很多朋友会认为除湿模式下要更舒适一点,开启制冷模式下,它的风量要更大一些。主要就是因为它们的出风速度是不一样的,它们的目的也是不相同的,给大家的感受当然也是不相同的。
除湿和制冷可不可以混用?
空调都是有不同的机型,所使用的模式、出厂的参数也是不一样的,有些空调的除湿模式,也是可以调节温度、调节风力,这种情况下,就是和空调的制冷模式没有什么区别,但是在使用上就会有一些不方便,当你打开空调的除湿模式的时候,你还需要再去设置封闭,再去设置空调的除湿模式的温度。
当你需要这种模式去开启除湿模式的时候,操作上是要稍微麻烦一点,但是就是从耗费的电费上面,包括就是从使用的效果上面它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。
唯一不同的是有部分机型,它们的除湿模式下,风力和温度它都是不可调节的,但是这种出厂的默认的除湿温度最低的能达到22度,还有部分机型是25度。所以就是当你在使用除湿模式的时候,如果要是在夏天天气比较热,你设置到除湿模式,它默认的22度,也就是空调,它都会一直不停地运转,这种情况下,就显然会对空调的使用寿命就会造成损伤,也就是使用寿命会大打折扣。
当然了,这种比较低的除湿模式下,显然也是不利于健康的,因为比较适宜人的温度,适宜人体可调节的温度,就是在26度到28度,如果要是按照厂家设置的参数,从理论上来讲,除湿模式很显然要比制冷模式要更费电,因为制冷模式调节的温度最低也就是在26度,但是往往就是除湿模式都是在25度,就是和空调压缩机啊它们的载热量,空调是把热量搬运到室外去,它搬运的热量越多,也就是室内的空气越低,耗电量也就是越大。
所以并不建议大家混用这两种模式!
总结:如果室外的温度比较高,大家开启制冷模式就可以了,如果是室外,温度不是很高,又遇到了梅雨季节,室内的空气湿度比较大,摸到哪里都是比较潮湿,建议大家开启除湿模式,档我们需要哪个功能就去开启哪一个功能,大家千万不要从舒适性和省电方面去考虑这些问题了。
|